近年来,我国阀门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阀门制造企业,它们在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的应用方面也开始向高、新、特(即高技术、新材料、特种工艺)方向发展。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只是阀门行业一个崭新的开始,目前阀门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为此,建议阀门制造企业应居安思危,全面审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装备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全面提速,以此提升全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管理者:应具备高素质
一个阀门企业,在管理水平、新品研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然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又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可见,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是清晰的思路,敏捷的思维。一个阀门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思路不清晰,思维不敏捷,对企业的立足点、企业的发展何去何从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企业走弯路、走下坡路。
二是卓越的领导才能,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卓越的领导才能,集中表现在识人、用人、容人的能力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则表现为高度的责任心和百折不挠的气度。
三是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阀门企业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应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知人善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治企,使企业持续发展。
当今,我国阀门界重视管理层高素质的不多。近日,闻得浙江方正阀门总公司组织了约60人的管理者到浙江大学进修深有感触。笔者认为,如果阀门行业都这样重视人才培养,行业发展也就有希望了。
目前,尽管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品牌意识等都有所加强,但普遍素质不高,竞争中相互贬低对手、相互压价、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这种常规战术用户根本不买单,他们更看中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应从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从抓产品质量上入手,这样企业的发展也就有希望了。
除此之外,人才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得人才者得市场。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善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合理地用好人才,谁就能驶上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设备:应加快更新步伐
国内外阀门制造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阀门制造业,拥有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是基础。据了解,国外的阀门制造企业加工设备大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数控化,有的企业还应用群控设备进行加工,并普遍采用了成组技术及机夹式刀具,数字式量具,配有专用清洁的装配车间,试验装置先进、齐全,渗漏检测手段先进等。由此看来,提高产品质量,加工设备先进与否至关重要。
近年来,虽然我国阀门行业加工设备更新很快,骨干企业已拥有较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加工设备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阀门企业在设备更新方面没有国外阀门企业快,更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一种超前意识。
差距:标准不统一检测分析手段匮乏
据了解,我国阀门产品设计、研发、检测水平近年来正逐步提高,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试验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密切结合、内部研究课题与引进国外技术密切结合、高新技术在阀门上的应用研究、高参数和特殊工况用阀门的试验研究、阀门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现场试验与改进工作、新材料应用的研究工作等方面。
一直以来,国内阀门行业对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十分重视,但专业技术院所的缺乏,很难满足中小型阀门企业设计、研发、分析、实验研究、检测及制造等方面的需求。目前阀门行业只有一个能供其设计、检测的专业研究所,阀门企业办研究所12个,部级检测中心一个,分中心两个。如果阀门行业再建设一套集CAD/CAE/CAM(CAPP)+PDM为一体的设计开发局(网)及一套先进的数字控制的流体工程实验室,进行高性能参数、高温参数的动态模拟试验,采用全套的流体工程分析、材料研究分析的自动化、数字化测试和分析手段,阀门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将得到普遍提高。
除此之外,我国阀门产品设计研发水平普遍偏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阀门标准的应用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阀门标准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据了解,从最早制订的国标(GB)体系,到现在以API标准为主的美标体系以及ISO、 BS等标准都在并行使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阀门标准体系除ISO标准外,还有美国的ASME、API、MSS及AWWA等标准,德国的DINEN标准,日本的JIS标准、英国的BSEN标准以及法国的FNEN标准。因此,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关注标准的最新变化,使用国内、外领先的标准,是改善、解决当前研发水平滞后的关键。
技术:不要盲目引进
阀门行业的技术引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引进的技术大多是国内空白或国内已有但技术较落后的产品。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有的了解了国外的先进设计、制造、检测技术;有的提高了阀门的制造质量、改善了阀门的性能;有的替代了进口。尽管如此,在技术引进中由于前期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做得不够仔细,以致引进后的技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那些引进技术的企业,能更好地发挥引进技术的优势,结合现有标准的变化情况,把引进技术认真完善好,也是可喜的。但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制造能力的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多数是依照国外的加工能力进行设计的,引进后很难形成自身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可悲则是花了大价钱盲目引进的是一些国外几乎近于淘汰的过时技术。
虽然国内阀门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采用国际标准及联合设计、联合开发的工作,并且大部份产品都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但由于现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变化比较大,导致现在国内的阀门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低于国际标准的要求:毛坯件壁厚不均匀;铸件表面质量不均匀;铸造尺寸精度低;部分通用阀门仍存在内外漏现象,甚至有些阀门尚不能保证一个大修期内的可靠工作;驱动装置品种少,规格不全,可靠性差,不能满足大型成套设备的需要。
产品:国产化能力不断加强
阀门产品国产化成套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能为用户提供十几大类,3500个品种,4万多个规格的产品。
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一般的通用阀门产品国内阀门制造企业还有优势,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仍然处在劣势。因此,国内阀门制造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逐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实现阀门产品实现国产化。
一般情况下,阀门是作为整机的某个部件而存在的,其材质、结构、加工工艺性、产品质量、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机的效率、能耗、污染、寿命和安全等各项指标。在这方面,国外同类产品对阀门行业的最大影响是新材料的应用和对同类产品结构的调整及性能的延伸。据了解,国外同类产品的前瞻性对我国阀门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我国重点工程配套阀门产品的替代;占领其广阔的市场;使我国阀门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等等。从这点上讲,国外同类产品对国内阀门行业的影响程度值得关注。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上述阀门行业的近忧远虑问题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评估各阀门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基础。